让乡村沐浴文明新风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乡村文明风俗建设事关乡村整体振兴的质量和水平,事关全社会的文明水平。 1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会议介绍文明乡风建设情况和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召开情况。搭建平台,汇聚多方力量。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国乡村风情大会将于10月29日至30日首次在陕西延安举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表示,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旨在搭建文明乡风建设社会参与、成果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汇聚文明乡风建设的力量。各方面发挥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文明乡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除片区主要活动外,大会将围绕现代党理论进村入户、深化乡村风俗传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村名”发展、体育发展等四个分会场设置。同时,大会上还将集中展示全国优秀文化艺术节目和群众体育活动“BA村”。 “一方面,我们要突出陕西特色,全面展示陕西在农村文明风俗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成果,传承经验。”谈及大会筹备工作时,陕西省委常委孙大光说。曾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农民群众是农村文明风俗建设的主体。胡凯红介绍,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农民代表和村支书,围绕文明乡风建设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经验。网站上的大部分优秀节目都是由农民编写、导演和主持的。消除陋习、减轻群众负担,是文明乡风、风俗习惯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针对彩礼价值高、活动规模大、埋葬简陋、农村赌博等突出问题专门下发文件,切实为各地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工具。等级。同时,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农村转关专项管理,各省份也结合实际出台实施方案,形成了县级主体责任、乡镇抓落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陈规陋习和不良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也减轻了群众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着眼下一步工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蒋文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按照法定程序深化村规民约和民间合同制修订工作,鼓励各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婚丧喜庆用品价格表和服务指导。如何将风俗习惯纳入乡村管理体系?蒋文胜表示,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红白委员会、道德委员会的作用,引导群众自助服务、自我管理。严格村干部监督管理,确保村规民约。在立民约、移风易俗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人们用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把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管理的动力,是农村文明作风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各地把“村名”文体活动作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超级乡村》和《乡村“乡村人物”成功出圈,让文化以体育之名演绎。“文化+乡村”推动村民们充实了腰包、头脑,“奔跑”在乡村振兴新赛道上。“‘乡村人物’文体活动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健康刺激的文体活动,带动群众走上‘酒桌’、‘卡桌’,走上舞台、看台,也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积极、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蒋文胜说。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智慧、淳朴的家风和独特的生态景观等,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农民文化等具有诸多价值。 文明乡风。 “通过非遗工作坊、民俗表演、文化聚会等形式,土著和现代生活的传统 MGA 做法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深入挖掘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勤俭持家、睦邻互助等文明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发布会上,孙大光分享了陕西利用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文明风俗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胡凯红表示,乡村承载着乡土记忆、文明记忆,要保护好。 文史迹、乡土建筑、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民俗风情等文化遗产。特别是下跪建设和运营村史博物馆。还要建设学术村、文化礼堂等文化空间,不断满足新的需求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望。新华社记者 王子明
【责任编辑:刘维嘉】
上一篇:新增黄金资源量突破40吨!我国发现大型金矿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