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节能减碳,绿色赋能,中国的气候管
央视新闻(焦点访谈):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关键阶段。在气候危机的警钟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届缔约方大会(COP30)近日在巴西闭幕。会议重点讨论了一系列关键气候问题,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寻找应对气候危机的共同解决方案,加快减排,增强气候韧性,促进包容和可持续转型。会议期间,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就得到了各领域专家学者的证明和认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新的气候行动总协议——“全球动员,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呼吁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气候行动。协议规定,富裕国家必须在2035年之前将其提供的资金增加两倍,以帮助世界各地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协议还指出,不断上升的贸易壁垒对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造成了一些限制,气候机构应研究如何使国际贸易与气候行动保持一致。会议之前,世界发布了最新报告气象组织显示,2025年1月至8月,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1.42±0.12℃,温室气体浓度和海洋热含量在2024年达到历史新高,2025年将继续上升。因此,这次会议也被舆论认为是一个关键节点。确保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的目标轨道上。然而,在对所有关键代表来说特别重要的气候问题上,对在座关键代表来说,美国联邦政府没有派出更高级别的代表出席会议,美国代表30年来首次缺席这次会议。气候变化特使刘振民:“这次会议也很艰难,美国首次缺席气候变化会议。美国的缺席,首先影响了气候变化多边合作进程的完整性;其次影响了发达国家内部协调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根据《巴黎协定》,各方均须在国内提交确定了2025年至2035年的贡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今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讲话,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定位贡献:到2035年,整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下降7%至10%,力争上游。据测算,到2035年达到峰值,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绝对减少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超过发达经济体同期历史水平,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力度。路透社11月16日发表文章称,虽然美国30年来首次缺席联合国年度气候峰会,但中国正在走上舞台中央,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改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本刚:“美国没有派出官方团队参加缔约方会议,对自己非常失望,而中国则坚定了全世界各社会各阶层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客观评价了中国的重要贡献,认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强行动者和重要贡献者。是用资源环境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还是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这是全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也是世界必须应对的时代之一。中国找到了答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实现人与自然共存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了规模最大、最齐全的新能源产业区,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的科学引领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东:“比如,我们对环境污染的处理,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变成了主动治理;比如,我们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过去的点状修复,变成了现在的系统保护;又比如,在‘双碳’工作方面,我们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作为引领者,一方面控制污染、减少排放,另一方面调整生态、扩大承载能力,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节能减排、绿色动力,一减一加,是中国的实际行动,是中国绿色转型的发展密码。 “减”,就不得不提“两新”政策,即新一轮重大装备升级和旧消费品更新换代,这是节能减碳的重头戏,拿真金白银的政策出台时就明确了低碳导向。在支持家电以旧换新方面,政策明确:对一级能效产品按销售价格给予20%的补贴。对二级能效产品给予15%的补贴。在“绿色指挥棒”的推动下,不少家电企业也将生产重心转向高效节能的能源路线。在四川绵阳长虹智能显示工厂,一条在原有生产线基础上升级改造的高能效电视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台85英寸一级能效智能电视下线。除了消费端的旧产品以旧换新、管理端的设备更新外,工厂还践行节能减碳的绿色实践。借助东风大型设备更新政策,某钢铁企业正在实施“气改电”鼓风机及总量减扩项目。所有使用多年的蒸汽动力鼓风机都被更换了。这个被拆掉了,换上了一个巨大的“电心脏”。韩玉华 D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兴城特钢动力事业部副总监:“旧汽轮机能源转换链条大、损耗大,钢铁、冶金、水泥等运行效率加快,现有设施节能减碳改造,打造绿色生产力,而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也绿色发展、蓬勃发展。说到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的代表,当之无愧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更多新能源汽车上路无疑会减少碳排放,更加环保,但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走向“新”、推进“绿色”,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也必须如此。更加“绿色”,这就需要更低的能源消耗、更低的碳排放。以门环组件为例,以往新能源汽车的门环设计一般需要数十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虽然工艺复杂,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也很高。经过反复实验,由企业和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将原来划分的20多个零件减少为5个零件,可以减轻4公斤的重量,有效减少门环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在规则指引下,企业一个个变革升级,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跃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升级的例子。郝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打造了‘四梁八柱’’文明体系。实现绿色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到培育“绿色产能”全球供给;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从节能减碳的“减”,可以看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深入推进。除了节能减碳的“减”,我国还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因为森林植物和土壤具有很大的储碳能力。这个“额外”也是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 “十四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五年来,世界上每四片新绿叶,就有一片是中国贡献的。抓t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何建设和守护未来,也是本次缔约方大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中国。 《十五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动力,统筹推进减碳、减排、绿色扩张、绿色增长。郝东:“一方面,发展的目标是继续推进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发展战略聚焦,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绿色发展合作;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各国前途命运的共同挑战。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积极行动者和重要推动者。为世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不仅专注于国内工作,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中国力量。无论全球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不会放缓,推动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不会停止。 上一篇:焦点访谈丨高市早苗不尊重历史。烦人,硬要玩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