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叙事从“互联网+”走向“人工智能+”
2025年的乌镇,聚光灯不再属于互联网巨头。峰会期间,杭州“六小龙”首次同台。深度搜索、御数科技、游戏科学、群芯科技、千脑科技、深云科技,这些平均“年龄”不足十年的公司,却已在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掀起波澜。 “杭州六小龙”齐聚浙江乌镇对话。 “在过去的一年里,具身智能领域有点像一场梦,很多科幻故事都变成了现实。这种现象在未来几年将会加速发展。”御树科技创始人王星星表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发展的结果”。自2014年以来,乌镇峰会一直是观察中国科技动向的窗口。十年来,峰会的焦点已经从平台转向从巨人到人工智能企业家。中国的科技叙事也随之发生变化——“互联网+”正在加速走向“AI+”。中国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日渐清晰。 “六小龙”大多成立于2015年左右,几乎与乌镇峰会同龄。如今,他们挑战各自领域的技术边界,成长为正在重塑全球技术竞争的新兴力量:Deepseek的大规模开源正在重新定义AI行业的全球格局;玉树科技不断挑战机器人运动极限;科学科学靠“黑神话启蒙”“太空”引发全球玩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群禾技术专注于空间智能领域,为机器人和AI智能体提供空间感知能力;千脑科技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践所有情况;云深科技旨在改变危险环境下的操作方式,拓展机器人应用的边界。 “六小龙”的集体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今年以来,浙江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截至8月,已建成2600多个换医站,其中200多个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已增至38个,持续输出前沿技术。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隐龙”正在成长。业内人士直言,今天有“六条小龙”,未来可能有“六百条小龙”。如今,浙江已培育了1800多家专门从事新技术的“小巨人”企业、1.44万家中小企业规模以上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3.63万家。今年前9个月,浙江人工智能主业实现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从“当产品”到“创造生态”,中国科技自由正在向深水区迈进。 “六小龙”的意义不仅在于公司本身的成长,更在于它所代表的范式转变。从应用创新到底层创新:大规模模型、机器人操作系统、脑机接口——中国企业底层技术深耕;从国内市场到全球竞争:深度探索开源战略,用科学诠释中华文化,展现中国科技进步逻辑影响向外延伸;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化布局:博士创新站、重点实验室、滴阿然在行业中产生创新技术的系统化支撑。近来,人形机器人频频出现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运会等大型活动中。从煮咖啡到传递火炬,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步伐明显加快。 “十五五”即将开启,中国科技事业被带到了一个新的窗口。不久前公布的“十五五”建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的这一新规模将相当于“重建一个中国高科技产业”。今年,中国首次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名,标志着国家创新体系进入世界第一梯队。政策红利、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的结合,为中国从“六小龙”向“六百小龙”转型提供了历史窗口。从乌镇看,中国科技创新的星海不再是互联网平台流量之争,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硬核技术的系统性胜利。从“六小龙”开始,中国的转型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 (《三里河》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洪庆】 上一篇:这些领域将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民间资本潜力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